Wednesday, October 10, 2018

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

【经文】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是福德即非福德性。是故如来说福德多。若复有人。于此经中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。为他人说。其福胜彼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一切诸佛。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皆从此经出。须菩提。所谓佛法者。即非佛法。

【译文】
'须菩提,你再想想!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,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?' 须菩提回答道:'相当多,世尊。' '原因何在?' '因为这种福德 是有相布施,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。' '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,但只是一个相,而非福德性。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《金刚经》,用心修持,甚至反复念 诵四句偈语等,给他人说法,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性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。' '这是什么原因呢?' '须菩提,一切的佛,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、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,都是从此经中产生出来的。须菩提,所谓佛法,也就是没有佛法。'

以上经文与文章摘自[弘善佛教网]

【解说】
用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珍宝来做布施,是为世间'有相'布施,可以由此获得善报,所以可说福德是很多。但如果能施者空、施物空、受者空这样'无相'布施,所得福德即如虚空一样不可思量,叫福德性。

只要执著,就不是真的福德,不是心性的福德,心性本来就是万德庄严,若一执著,就不是本性的福德,故有相布施,即非福德性, 这便是所谓的'是福德即非福德性'。

其实,翻遍整部《金刚经》,并无现成明指的“四句偈”存在。金刚经中关于四句偈,历代注疏者的猜测大概有这么一些:
  一.第五品中的 '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'
       二.第六品中的无复 '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’
  三.第二十六品中的 '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'
  四.   第三十二品中的 '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'

自古以来,诵《金刚经》开悟的,不计其数。一切诸佛,以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都是从无相领悟的。

当佛陀在强调了这本经的重要后,马上又重申前边说过的见地,世尊所讲的佛法,其实就是空法,空性的法,没有一种东西叫做佛法,只要方便善巧而解脱的,可不能着相,不能执着这就是佛法。

佛所有的说法几乎都是对机施教,即佛会看着弟子们心中的疑惑与盲区,层层递进、左右清扫,令弟子们随佛的层层开示,破层层知见、除层层执着。随所有相的破除,弟子们的心中像拿掉了层层滤镜,终于一点一点看清实相。

第八品的大意是:
用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珍宝来做布施,只能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,但只是一个相,而非福德性。 如还有人能理解《金刚经》,用心修持,甚至反复念 诵四句偈语等,给他人说法,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。

一切的佛,以及至高无上、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,都是从此经中产生出来的,但不能执着这就是佛法。


以上乃摘自不同佛教网站,以作方便解说,如有不解,不明或错述之处,请回馈或参考原本经文作为自修。
以上文章参考自[易度门]和[佛弟子文库]